普寧文化風光


普寧英歌

普寧英歌,是一種流傳了300多年的廣場舞蹈,融匯了戲劇、舞蹈、武術等元素,以雄渾豪放、氣勢恢宏著稱。

普寧英歌粗獷豪邁、節奏鮮明,舞姿豐富多彩、壯美陽剛,深受潮汕地區廣大群眾的喜愛,久享「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的美譽。

如今,普寧英歌不再局限於鄉村,已從民間走上舞台、課堂,其突出的精神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以及保護、傳承問題越來越受重視。

自2005年開始,普寧英歌隊伍先後作為國家、廣東省代表隊之一應邀參加了亞洲藝術節、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盛會和各項重要文化活動,展現了潮州乃至廣東文化實力的風釆和魅力。2006年,普寧英歌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奠定了其在嶺南民間藝術中的地位。


普寧嵌瓷

普寧市擁有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除「普寧英歌」外,就是民間工藝的「普寧嵌瓷」,獲文化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

普寧嵌瓷作為潮汕民間建築裝飾之一,是中華文化中稀有的藝術品種,也是嵌瓷中最負盛名者,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萬歷年間,具有色彩濃艷,質感堅實的特點,雖久歷風雨和烈日曝曬仍不褪色。普寧嵌瓷工藝人才輩出,自古就有「嵌瓷之鄉」的美稱。

嵌瓷是普寧市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種和建築裝飾藝術,源於明代,盛於清代,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蜚聲海內外。

普寧嵌瓷:民間藝術奇葩,2008 年獲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繡

中國傳統刺繡品種體系中,有四大名繡 : 蘇繡、蜀繡、湘繡、粵繡,而潮繡是粵繡中的流派。潮繡始於唐宋朝,盛行於明朝,清朝。潮繡珍品有不少為藝術收藏家所青睞,不止個人,甚至被國家級機構所收藏者亦不在少數。

潮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常以構圖勻稱,色彩濃烈,富有裝飾性著稱。主要品種有絨繡、釘金繡、金絨混合繡、線繡等;常用材料有金線、銀線、花線、各色絨線、綢緞等, 再施以鋪墊釘貼綴等多種不同針法,以獲得金碧輝煌,華麗奪目的視覺效果。

潮繡,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成特色旅遊紀念品。現代工業多運用機器流水作業生產,而潮繡則以潮州女子憑想像力一針一線勾勒,手工針繡俱高,具藝術品價值。 一件潮褂價值可達數十萬元人民幣,不足為奇。

潮繡,深深反映潮州人士熱愛藝術的一面,同時反映潮州女子勤勞熱愛生活的一面。


觀摩天石紫雲洞自然風光有感

普寧出個紫雲洞
群英浪客登頂峰
磅礡繞雲湧摩天
彩霞萬丈映山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摩天石係巍峨大南山之主峰,雄踞數十里南海之濱,峻奇絢麗,雅韻如詩,神奇風光,吸引著無數畫家和攝影家登臨觀賞創作,傲視亂雲飛渡,流連忘返。摩天石指的是大南山上的一片自然石林,屹立頂峰,蔚為壯觀,海拔 975 米,處於潮普惠交界的普寧市境內。摩天石下有紫雲洞道教宮觀,弘揚倫理道德正道,配套建成觀音閣、紫雲樓、素膳樓廳。摩天石下遊人如織,香火鼎盛,莊嚴壯觀。

摩天石下空氣清爽,心曠神怡,自然環境適合植物生長,蒼松古柏匯成林海。山路彎曲,盤山而上,踞高臨下,盡視東西南北景觀。海洋帶來濕潤氣候,四季如春,造就了「普寧水果之鄉」的美譽。

我站在大南山頂峰摩天石林觀察和聯想:「大南山的南面為海洋,另一方面為普寧市和普寧平原地區,大南山山脈像一道天然屏障,屹立東南海濱,雨後天晴之後,海洋氣候產生水蒸氣,化為霧氣,隨海風飄流至大南山,阻隔在山腰,又加上大南山山谷水蒸氣上升而會合為濃霧,聚停於山脈間,煙雨朦朧,繚繞不斷,變化萬千。這是大南山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自然現象。」

大南山摩天石自然風光,正是旅遊、休閒勝地,攝影創作的場所。

要拍攝大南山摩天石風光,應選在雨後初晴方上山拍攝,必然遇上多變幻的霧氣環繞山間,配合日落和日出的霞彩,形成一幅絕佳天成美景。


大長隴鄉「營燈籠」— 熱鬧壯觀

揭陽春節習俗有「跳火堆」,而普寧有大長隴村則有大型活動「營燈籠」,農曆正月十四十五夜,大長隴鄉有賀燈隊伍繞村道游動,如龍如螢,熱湧沸騰,嘆為觀止。
大長隴鄉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東部軍埠鎮,有紀錄的人口7萬餘,是全國人口第一村,皆村姓陳氏。元宵節夜,暮色之後,村民手提燈籠,環繞村道,有序地游動,寫有「陳姓和千子萬孫」的燈籠和青少年抬轎「老爺」神像出巡,形而游龍,場面。

2018年元宵夜,本人曾登高民居屋頂,險攝「營燈籠」情景。


潮州瓷器 — 藝術結晶,源遠流長

曾於2019年潮州市旅遊,有機會參觀「潮州中國瓷都陳列館」,觀賞大型瓷磚鑲嵌的「清明上河圖」而留下了深刻印象。
潮州瓷器,瓷質純淨、細膩,釉色白青黃等,多種顏色。瓷製品包括:日用瓷;陳列瓷,建築瓷及工業陶瓷,其中尤以藝術陳設瓷著稱。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潮州市楓溪鎮的高級藝術品,瓷塑人物、動物、景物構思巧妙,工藝精細,據說唐代時於潮州窟開了潮州瓷器出口外銷先河。

   

潮州瓷器主要產地和出口地位於潮州市潮汕平原韓江兩岸,市郊有飛天燕瓷土礦,瓷源豐富,品質優良,構成了潮州瓷器發展的基本條件,人才輩出。我參觀「潮州中國瓷都陳列館」,被瓷器的造型美所吸引,讚賞瓷器工藝師的心思和高超技藝,有感潮州瓷器具極高藝術,陳列收藏價值。

中國景德鎮和中國潮州市,同樣被稱為「瓷都」。潮州瓷器在經過時代變遷,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其他潮州文化特色的藝術精華;具有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色彩的風格。雕刻上有:單層雕、雙層雕和多層雕刻,造型千變萬化,是深受歡迎的高級藝術品。

   

潮州嵌瓷是用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的建築裝飾藝術;以「普寧嵌瓷」工藝為代表,被列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藉人的茶藝,往往配合一套瓷器工藝品,以展示地方色彩。


實而不華的普寧豆醬

豆醬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食品,用優質黃豆泡蒸(煮)熟後經天然發酵製成,歷史悠久,其中尤以普寧豆醬最負盛名。

中華民族是釀製發酵豆制食品的最古老民族之一,漢代以前就已形成和流傳這門製作技藝。根據古代史、近代史、古代中醫藥論著等史料的記載,豆製品不單廣泛用於調味,而且用於入藥。

很早以前,普寧縣民各家各戶就有自行釀製豆醬的傳統,作為做菜調味佳品或作每日三餐 雜咸等,尤以洪陽一帶生產技藝最好,味道最可口,遠近聞名。明代中期,普寧置縣。之後,人們便把豆醬加上「普寧」兩字,稱「普寧豆醬」,慢慢約定俗成。

普寧豆醬自古以來就得到廣泛應用,無疑為潮菜以至粵菜的形成和興起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它自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和海內外潮人以及喜歡潮菜的人結下不解之緣。它作為一種文化,我們對其傳承、發展和保護有着許多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

潮汕傳統名菜「豆醬焗雞」,便是以普寧豆醬作主要調料;此外,普寧豆醬也是潮菜筵席上常用的醬碟。

– 本章輯錄的文章和相片皆為陳紹榮會董攝影作品 –